您好,欢迎访问白城市生态环境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贵在行动
来源: 时 间:2020-12-31

  全球物种加速灭绝是当前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生态问题。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更加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2020年9月30日联合国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揭示了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动力、活力、合力和行动力所在,阐明了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进展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行动纲领。

  生物多样性的富贫事关文明的兴衰。物种丰富是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平衡的基础,生态平衡是人类文明兴旺发达、持续健康发展的自然前提。反之全球物种贫乏,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则人类文明发展将受阻,甚至中断。“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食物、药物、建筑和工业原材料等来自多种多样的生物。良好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物种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疾病传播,昆虫、鸟类、蝙蝠等授粉行为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同时,多样的生物能为人类进行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欣赏等提供对象。然而,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人类空前的毁坏。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2020年《地球生命力报告》指出,自1970年以来,由于人类将地球的生命维持系统推向了边缘,动物的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68%。生态系统被破坏大大增加了动物将疾病传给人的风险,艾滋病、埃博拉等致命疾病就是后果之一。因此,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在生态正义的基础上形成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合力。联合国1992年颁布《生物多样性公约》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逐渐成为世人的共识,但是并未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的趋势。除了自然因素外,由于世界人口爆炸式增长,对土地、能源和水等的需求大增,客观上带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急剧扩张,对自然过度开发,大大缩小和恶化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同时,由于各国的自然条件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异,政府的治理能力参差不齐等,对物种的保护存在极大差异。更重要的是国际上在不公平、不合理的政治经济秩序下,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规则、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更多地享受生态权利,而发展中国家更多地承担生态义务;一些国家富人污染和穷人埋单的现象也很普遍。生态正义的缺失导致占世界人口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贫困人群全面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和积极性不足。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内,通过“公平公正惠益分享”的多边合作,建设繁荣、美丽、清洁的世界。

  推进绿色发展,夯实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直接侵害生物多样性的机制包括污染、物种的引进与过度开发等。这实质上是人片面追求短期和局部利益,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开发超出了生态环境的自净、自我更新或者自我调节能力,导致越来越多的物种消失、变得脆弱或者稀少等。消除生物多样性危机之策在于人类要进行一场自我革命。首先,人要合理地进行自身的再生产;其次,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观念;最后,要“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具体而言,“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只有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遏制全球物种数量锐减的势头。

  中国负重前行,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坚韧努力。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贵在行动。虽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还面临着促进更平衡更充分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艰巨任务,但中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将保护生物多样性融入战略规划和法律法规中;给予充裕的资金支持;对于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和惩处;在湿地、森林、河流、荒漠等领域实施多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且成效显著;统筹推进社会公平与生态公平;全国上下广泛参与。中国不仅切实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而且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深化南南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2021年还将在昆明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中国自觉地扛起了对人类负责的重任,做到了言而有信,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充分彰显了大国的大担当。(作者:胡义清,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

白城市生态环境局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白城市生态环境局    地址:白城市胜利西路258号
吉ICP备17005202号 网站标识:2208000025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73号
联系电话:0436-3322828 传真:0436—3322828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