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白城市生态环境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促进生态生产生活深度融合 提升白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来源: 时 间:2020-06-12

  白城市根据处于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这一基本定位,在2019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促进白城生态与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白城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一年来,中共白城市委统筹水林草湿四大要素,推进河湖连通配套建设,完成工程60项、治理渠道35.4公里。全年造林37.7万亩,治理草原175.6万亩,修复湿地50万亩,白城市荣获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月亮湖综合开发项目签约落地,大安嫩江湾通过5A级景区质量评审,镇赉环城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授牌,抓实环保督察整改,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序时推进。白城市致力于打好蓝天、清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决整治河湖“四乱”问题,集中式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截至目前,白城市区空气优良天数占比94.6%,生态环境质量恢复到近十年来最好水平。白城市在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上建设质量的提升,使白城变成了一座生态宜居的城市,对市民和外界越来越有吸引力。

  对于今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共白城市委六届六次全会已经划出路线图,提出了路径清晰的科学安排。

  首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制度,把加快建设美丽白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贯彻执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构建吉林西部生态屏障。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河湖连通、植树造林、草原治理、湿地修复“四大生态工程”,持续开展蓝天、清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保护好白城生态本底。健全生态环境制度体系,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评价、考核督察等制度,让绿水青山、碧草蓝天成为白城亮丽名片。

  第二,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治理保护,着力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促进生态、生产、生活深度融合。一是加强生态治理。完成“河湖连通”配套工程,推进大安灌区应急工程、嫩江干流治理等项目。谋划“东水西引”工程、洮儿河流域地下水库项目,研究构建区域大循环水系。实施植树造林、湿地修复、草原保护工程,2020年计划造林35万亩、修复湿地47.8万亩、治理草原100万亩,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万亩以上集中连片草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环保督察整改,形成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二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培育水产养殖、林草经济、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深入谋划生态水产基地、种养加一体化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垃圾污水处理、秸秆综合利用等环保项目,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三是健全生态制度。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行“林草长制”,建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构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学处理保护与开发关系,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成果。加快生态立法,严格监督执法,推动生态建设制度化、法治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白城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通过促进生态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达到提升白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效果,这是白城市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日子的重要内容。白城市“生态+经济+生活”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不断推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再转化为生活宜居,白城人民美好生活的盼望未来可期。(作者:左静艳,系中共白城市委党校(白城市行政学院)基础教研室主任、教授)

白城市生态环境局版权所有
主办单位:白城市生态环境局    地址:白城市胜利西路258号
吉ICP备17005202号 网站标识:2208000025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73号
联系电话:0436-3322828 传真:0436—3322828网站地图